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将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介绍,我们将根据地方推荐情况,统筹考虑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在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首届零碳园区标准化建设创新发展峰会昨天在浦东新区举行,以”助力引领区建设、科创中国浦东行"为主题,聚焦零碳园区建设的标准化路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与会嘉宾共同探讨零碳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前沿路径与实践经验。
云南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绿色发展,资源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其中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印发实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制定工业、能源、农业等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累计启动建设15个省级零碳园区,并对标国家要求深化建设,累计培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绿色设计产品84种,4项绿色技术纳入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低碳产品认证获证数量居全国第2位。
7月26日,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现场推进会议在山东东营市垦利区举行。据了解,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是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离网型零碳产业园区。项目一期投资80亿元开工建设的40GWh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是整个零碳产业园的核心项目,2026年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税收12亿元。
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21日在广州花都奠基,预计2027年6月前投产,预计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
近日,中国节能协会公布“零碳园区评价认证服务机构”,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与绿色建筑实验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态城实验中心”)入选,成为国内首批零碳园区评价机构。此前,生态城实验中心已获中国节能协会“零碳工厂评价认证服务机构”授权,成为拥有零碳工厂及零碳园区“双认证”资格的专业机构。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指出,零碳园区的发展近年来受到政策大力支持,但缺乏明确的标准,因此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此次《通知》明确了“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根据园区总能耗的大小不同设置了差异化的碳排放目标要求,标准非常明确,也将实质上推动绿电消纳。
园区是工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平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主要的工业用能单元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自“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相继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园区等试点建设,以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3月,《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4家不同类型园区纳入试点名单;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通知,正式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可以预见,“十五五”时期,零碳园区建设将成为各地推动园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
电力系统装上“智慧脑”,高效实现绿电保供;“碳管家”实时监测用电数据,让碳排放有迹可循;节能降耗融入百姓日常,掀起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在云南,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力引擎。
目前,我国已有十余个省份发布零碳园区相关政策规划,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地方建设标准也陆续出炉,不同模式的零碳园区落地明显提速。